近期,國內尿素價格出現異動,主要原因為消息面(出口小作文)擾動,而出口政策的不明朗恰恰給與市場可乘之機。盡管協會等相關方面提出穩價倡議,但捂盤惜售和市場漲價屢見不鮮。從各方面分析,未來尿素行情將受哪些因素影響?
供強需弱格局難改
2025年尿素新增產能預計超過450萬噸,總產能或突破8500萬噸。目前日產量維持在19-20萬噸高位震蕩,行業開工率超85%,國內尿素企業庫存同比偏高。
農業需求季節性波動顯著,當前農業需求進入空檔期,東北追肥延后,基層采購以剛需為主,觀望情緒濃厚。工業方面,復合肥企業開工率下滑至40%左右,對尿素原料采購減少,僅維持剛需。
成本支撐弱 利潤波動空間大
煤炭占尿素生產成本約70%,2025年煤炭價格弱穩,成本支撐減弱。固定床工藝企業因高成本面臨虧損,天然氣企業亦因協議價上漲而面臨長期虧損局面,而水煤漿工藝企業更具優勢,加劇行業分化。尿素價格波動直接影響毛利率,4月價格下跌導致煤制尿素毛利率明顯回落,而5月價格反彈后利潤再現回升。
內外較差較大 出口魅力持續存在
目前國內尿素價格與國際價差600元/噸以上,吸引出口預期,但政策限制實際出口量。硫酸銨、氯化銨等替代肥料出口增長,間接影響尿素需求。
資本炒作與期貨聯動
尿素期貨市場與現貨聯動增強,資本通過出口傳聞、政策預期等炒作加劇價格波動。企業控盤策略(如捂盤惜售)和貿易商追漲殺跌行為放大市場波動。
政策支撐 價格走勢或將明朗
市場在等待出口政策的細則發布,以對后市可能性做出一定的預判。在細則未出之前,市場價格正逐步恢復理性。
總體而言,國內尿素市場呈現“高產能、高庫存、弱需求”格局,價格受供需基本面、政策調控、成本變化及資本博弈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。未來需重點關注新增產能釋放節奏、出口政策及季節性需求變化等,這些因素將決定尿素價格是延續高位震蕩還是進入下行通道。(來源:金聯創)